今早起來外頭已經飄起毛毛細雨, 我們臨機一動決定更改行程, 先到 "錦市場"逛逛.
只要逛過日本傳統市場的人一定會愛上它們. 我一直覺得藉由一個地區的市場不但能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 更可以嚐遍當地美食. 所以每次只要去日本, 我們一定盡量把當地市場排入行程.
錦市場位於京都市中京區錦小路上, 1615年作為魚市場開張, 距今約400年歷史. 現在有超過130間店家, 販售生鮮食品 日常生活用品及各式小吃, 因此又被稱為"京都的台所 (廚房)".
雖然 "錦市場"離我們住宿的五条通並不遠, 但天公不作美, 匆匆出門又忘了帶推車雨衣罩 (帶小孩出門真的很辛苦, 東西永遠帶不夠), 只好花錢了事坐一段JR到烏丸四条再步行前往. 出了地鐵站後完全搞不清楚方向 的我們(再次證明日本的地址真的很難找!)淋著細雨左顧右盼很久終於看到一個大大的牌子 "錦", 代表"錦市場"到了!
別看入口只有小小一個, 進去後可是四通八達呢! 日本傳統市場的優點除了"很好逛, 很好買, 很好吃"外, 就是"乾淨". 市場內搭有棚子可以遮風避雨, 加上幾乎走到哪都有空調, 即使是悶熱的夏天逛起來也很舒服. 日本是個西化很深的國家, 即使是傳統市場看也看不到攤商現宰牲畜, 肉販也一律採用冷藏設備, 因此看不到蒼蠅飛舞也聞不到屎尿或血腥味, 非常衛生. 此外, 由於日本氣候乾燥, 加上沒有現宰文化, 攤商也不會對蔬菜水果猛噴水, 很難會踩到溼答答的地板 (在台灣的傳統市場內, 我常常不敢想像自己踩著的是污水還是.....)., 因此逛起來不需要左閃右躲.
超乾淨的地板, 只差沒打臘而已.
入口處看到許多網友大力推薦的"INODA CFFEE", 不過因為今天時程較趕(為什麼明明是自由行, 每次都還是這麼趕啊? 哭哭...), 只好有機會再品嘗很多人大力讚賞的"真珠咖啡".
"錦市場"有很多販售生鮮蔬果魚類的店家, 他們的共通特徵就是"新鮮 乾淨 便宜", 是採買新鮮水果的好地方. 不過各攤商間的價位還是有些小小差異, 下手前還是得精打細算. 此外, 這裡地漬物或熟食樣式也非常多樣, 加上大部分店家都有提供試吃服務, 若想選購漬物絕對不能放過這邊.
來到熟食區更是讓人食指大動, 雖然價位都高的嚇人, 但難得遠行, 就應該讓自己沉浸在美食之中.
日本人做生意的頭腦永遠可以在他們的行銷和包裝上看出端倪. 春天櫻花祭時在飯糰裹上櫻花葉或包上一朵櫻花就叫"櫻花飯糰", 啤酒外觀加上幾朵櫻花圖樣就叫"櫻花啤酒", 賞櫻時吃的便當就叫"櫻花便當"......雖然不願承認, 但 "櫻花XX"這幾個字整個射到我和老公的死穴, 只要看到灌上"櫻花"兩個字的商品我們一律毫不猶豫就掏出錢來. 但至於好不好吃或好不好喝呢!! 老實說醉翁之意不在酒, 大家就不用太強求! 來日本賞櫻就應該入境隨俗, 好好的放縱自己在櫻花樹下嗑便當 喝啤酒, 這才叫人生阿~~
不便宜的櫻花便當, 但每份都好精美, 好想都買唷~
錦市場內的知名店家很多, 其中大家公認必吃的店家有 "こんなもんじゃ"和 "富美家". 很可惜的是我們並沒找到傳說中販售烏龍麵的"富美家 總店", 卻意外的找到另一家販售年輪蛋糕的"富美家". 試吃後驚為天人, 立刻決定打包一份回家當宵夜.
雖然看不出哪位名人的簽名, 但應該也是名店吧! (是不是名店沒關係, 好吃最重要)
原本我和老公都對 "こんなもんじゃ"的高人氣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畢竟很難想像'"豆乳"口味的甜甜圈會是什麼樣的滋味. 但愛吃甜食的我們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過門而不入, 雖然有些猶豫但我們還是決定加入排隊人潮. 由於害怕豆乳甜甜圈不對味, 我們還多買一份熱狗填肚子! 當我們一口吞下那灑上黃豆粉 還淋上黑糖醬汁, 既小巧又可愛的甜甜圈時, 我們頓時了解網友大力讚揚的原因. 雖然豆乳甜甜圈是以"豆乳"製成, 卻並沒有想像中濃厚的豆乳味, 甚至吃起來感覺比日本另一間甜甜圈名店更細緻呢! 當快速吞完僅有的6小個黑糖甜甜圈後, 我們立刻決定再吃一份, 因為真的是太好吃~太銷魂了~
黑糖醬汁口味的豆乳甜甜圈...大力推推推
雖然不是"こんなもんじゃ"的主力商品, 但也是粉不錯唷! 不禁懷念起光明戲院前的熱狗.
京都逛街地點非常集中, 順著 "錦市場"可以一路晃到"新京極通"和"河原町". 可能是天空又開始降起毛毛細雨, 讓一向擠滿參拜人潮的"錦天滿宮"內門可羅雀.
求學問的"錦天滿宮"門口高掛許多白色燈籠.
那頭金牛是學問之神"菅原道真公"的座騎, 據說撫模牛頭可以聰明百倍.
"新京極通"是京都最主要的逛街地方. 在1872年當時的京都知事為了提振政治中心遷往東京後的失落感, 於是徵收了部分的寺院土地, 重新規劃一條新的道路以帶動商業繁榮, 企圖營造京都第一大繁華街道, 因此形成今日新京極的面貌. 目前商家林立, 很適合來這逛逛買買伴手禮或衣裳或手作品.
出了"新京極通"後發現烏雲竟然散去, 天空已經透出一縷縷燦爛的陽光, 看樣子待會兒應該會是個適合旅遊的好天氣! 既然到了"河原町", 我們決定到高島屋樓上嚐嚐超過540年歷史御用蕎麥麵老店"本家 尾張屋"蕎麥麵, 畢竟來到日本那麼多回還不曾好好品嘗過道地蕎麥麵呢!!
手工特製蕎麥麵帶點麥味兒且充滿嚼勁, 特製醬汁搭配磨好的蘿蔔泥和蔥絲真是一大絕配. 一入口, 後我們心中不禁立即吶喊 "おいしい", 僅管剛剛才在錦市場吃過一輪, 我們還是以秋風掃落葉之姿清光桌上所有食物. 來到京都這個古都就該好好嚐嚐這種道地傳統美食!
季節限定的 "季節鮮筍天婦羅蕎麥麵", 有一大盤剛冰鎮過的蕎麥麵, 鮮筍天婦羅, 獨門醬汁, 還有一小碟蘿蔔泥.
"鮮筍天婦羅" 特寫: 這個季節的筍特別鮮甜, 就算不沾醬單吃也很美味, 只可惜量少了些, 有些意猶未盡.
剛用冷水冰鎮過的蕎麥麵, 清爽彈牙.
裝一小碗蕎麥麵, 淋上一點醬汁, 灑上一點蔥花, 即使沒有其他配菜也很可口.
"蔬菜天婦羅蕎麥麵".
用料豐富的 "蔬菜天婦羅".
吃飽喝足後沒有理由再打混, 托起沉重的肚皮往今天真正的第一個景點--"木屋町通"出發.
"木屋町通"是沿著高瀨川東側的道路, 剛好在"河原町"通往"祉園"的路上. 只要看到溪邊有一整排飛揚的櫻花樹, 就知道已經抵達"木屋町通"了. 京都的"木屋町通"很有東京的"目黑川"味道----河川旁同樣都種滿了櫻花樹, 街道旁也都同樣開滿了商家. 只是四条通上人聲鼎沸, 但一轉入木屋町通卻頓時安靜下來, 似乎還保有一絲絲古都的寧靜.
京都 "高瀨川".
東京 "目黑川".
雖還不到滿花期,但有些櫻花已經等不及要綻放光采.
小溪流兩旁就店家, 不過似乎是居酒屋居多.
這幾天京都天氣不時飄著細雨, 有些櫻花就這麼散落一地.
鐵蛋這小鬼一看到賣地瓜的攤子馬上舉白旗投降 (日本地瓜很好吃, 但價位粉不可愛).
鴨川旁的櫻花也開了六七分, 再過幾天應該就會聚集不少賞櫻民眾吧!
時間尚早, 藝妓們都還沒上工, "花見小路"上遊客稀少顯得有點冷清. 我們改變行程先到 "圓山公園".
以"黑糖葛切"聞名的"鍵善良房".
我們在"祇園辻利"買了一包味道超濃郁的宇治茶, 之後老公在也看不上其他的綠茶
"八阪神社"位於四条通盡頭, 和 "圓山公園"連成一塊, 繞過"八阪神社"正門, 爬一小段坡後就到"圓山公園".
朱紅的 "西門樓", 現存日本最大的石牌坊鳥居, 代表進入神域的入口.
"西門樓"前石階上有一對狛犬, 代表神使.
前往 "圓山公園"路上的櫻花樹.
路邊擺設的狸貓裝飾.
"圓山公園"於1886年開設, 是京都最古老的公園, 原是八坂神社的境內的一部份. 園內的枝垂櫻品種是 "一重白彼岸枝垂櫻" (ひとえしろひがんしだれざくら), 現在種植的是第2代.
一進到"圓山公園"就看到一群穿著和服的年輕人正在櫻花樹下佔位置, 不過他們來的太遲, 只能佔到接近出口處.
雖然"圓山公園"裡的櫻花只開的稀稀疏疏, 但樹下早被佔滿.
"圓山公園"的精神象徵--超過80年歷史的櫻花樹, 目前為第二代. 為了保護它, 周圍還特地用圍籬圍住.
聽說這株枝垂櫻生病了, 所以枝頭最頂端的花瓣顯得有些稀疏.
公園另一頭另一株枝垂櫻, 隨風搖曳的丰姿同樣動人.
枝垂櫻有個很美的花語-- "勿忘我". 看了那麼美的景色, 誰忘的了呢?
枝葉自然垂下, 故被稱為枝垂櫻
抬頭仰望, 似乎是一串串粉白色的煙火從天而降.
鐵蛋在這棵枝垂櫻下看到一群裹著塑膠袋飲酒作樂的日本年輕人, 不明白他們怎麼會在大白天就已經喝開了, 好奇的直打量他們, 最後還模仿起他們的動作.
媽咪, 要拍好唷!
我也要和他們一樣.
來抓我阿~~(變不出新把戲)
這株櫻花樹後面還有一個小池子, 也同樣很迷人.
所謂"入境隨俗", 來到日本當然也要和日本人一樣坐在櫻花樹下喝酒 吃飯 聊天 賞櫻. 拿出在"錦市場"採購的"櫻花便當" 滷味和"櫻花啤酒", 我們的賞櫻活動正式開跑!!
孕婦只能拿著櫻花啤酒拍拍照 裝裝樣子 (喂...鐵蛋你是睡著了嗎? 不要那麼搶戲好嗎?)
吃著美食, 喝著啤酒, 背景還有櫻花陪襯, 真的好有日本人賞櫻的味道唷!
往"八阪神社"路上, 鐵蛋看到這小巧的神社, 忍不住拉起大大的繩子敲起金色的大鈴鐺, 希望沒打擾到神明!
媽咪, 就是要敲大聲一點神明才會聽到我的祈禱呀!
根據廟方記載, 京都 "八坂神社"創建於西元656年, 是日本全國3,000多間八坂神社的總社, 自古以來香火鼎盛.在1868年定名為 "八坂神社.
祇園建築樣式的正殿是日本國家重要文物.
旁邊掛滿隔壁商家所捐獻燈籠的是 "舞殿" , 在過去就是 "西門樓".
八阪神社信徒眾多, 旁邊掛滿祈求的字板.
離開"八阪神社"時太陽竟然又露面, 迎著陽光我們決定到 "祇園白川"走走. "祇園白川"是老公一直想要拍攝的景點, 可惜我們事前沒做足功課浪費了一些時間, 就在我們打算放棄時竟讓我們誤打誤撞走到 "祇園白川".
祇園是京都繁華區的代表地段, 以觀賞舞妓或藝妓舞藝的 "花街"聞名. 由北部的新橋通至白川沿路的地區, 被指定為 "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 南部包括花見小路的地區受京都市指定為 "歷史景觀保全修景地區". "白川"雖然只是祇園附近的一條小溪, 但因溪邊柳樹 櫻花 具江戶風情的茶屋林立, 格外具有京都風情.
小巷弄兩旁都是江戶風味建築, 直走就可以到 "白川巽橋".
綠油油的柳葉襯托出粉紅色櫻花的嬌艷.
站在 "白川巽橋"可一次欣賞柳樹 櫻花和町屋.
川邊也種滿櫻花樹.
溪邊的鴛 (?)/鴦(?)無視於大家的熙熙擾擾, 照樣睡得很安穩. 只是向來成雙成對的它怎麼落單了呢??
一隻大水鳥傲然獨立於川上.
白川南路短短約200公尺, 卻吸引很多遊客造訪.
一位很有名的日本詩人所留下的歌碑, 雖然看不懂, 但有櫻花和町屋陪襯, 感覺更有味道!
京都的枝垂櫻真的是每株都長的好茂密, 若能在旁邊的町屋一邊飲酒一邊吃飯一邊賞櫻, 應該是人間一大樂事.
很多人說在"白川南通"很容易碰到藝妓, 我們沒有雖然沒有這麼幸運, 卻碰到不少盛裝打扮的民眾, 甚至還有穿著傳統服飾拍攝婚紗照的新人. (一定要幸福唷!!)
穿著傳統服飾撐著紅傘拍照的新娘, 新郎勒?!
藝妓裝扮的小女孩, 看起來也很溫婉.
這對新人一出現馬上吸引十幾台大砲級相機搶拍, 聲勢直逼明星級.
離開 "白川南通"後, 不耐累又不耐餓的大肚婆想找個地方歇歇腿. 貼心的老公獻上兩杯冰淇淋甜點, 雖然不是 "茶寮都路里", 但也很好吃唷!
天色漸暗, 我們又繞回"花見小路"想碰碰運氣希望能一睹藝妓風采. 是上天可憐大肚婆我嗎, 大概等了40分鐘, 終於看一位藝妓露面. 雖然有些不禮貌, 但大家還是有志一同的拿起手中相機不斷狂拍. 藝妓則是維持一貫優雅, 想必是見慣了這種各種大砲搶拍的大場面.
入夜後"木屋町通"已經打燈, 吸引不少過路客駐足拍攝. 晚上熱鬧程度和白天的寂靜大相逕庭, 又是另一種風情.
回到京都車站, 剛好可以拍攝京都塔夜景.
既然來到京都車站, 晚餐就在 "拉麵小路"解決. 由於對已歇業的"寶屋拉麵"念念不已, 晚餐就決定吃同樣走京都風的"京都ますたに拉麵". 不知是因為寶屋拉麵的印象太深刻, 還是吃不慣這種加了豬背脂的拉麵, 還是孕婦嘴太挑, 總覺得吃完後有一股揮不去的油膩感.
大肚婆我滿身疲倦回到飯店, 老公很貼心的送上早上採買的年輪蛋糕和晚上在百貨公司搶到的櫻花便當充當消夜. 吃得飽飽飽, 終於可以上床好好休息, 為明天做準備!
<<END>>